“我们获奖啦!”听到班长的话后,组员们闻声赶来,“真的吗?快让我看看。”“太好了,这可是全国性的奖啊!”班内立刻热闹起来,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表面处理分厂磷化班获知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时的一幕。
表面处理分厂磷化班是一支积极、活跃、有朝气的青年团队,虽然平均年龄只有32岁,但他们敢于攻关、堪当重任、值得信赖,生产中,他们本着“一次做对、一步到位、一次做好”的原则,把每一件经自己手的产品打造成“信得过”的产品。
守好“信得过”的初心
初心在哪里?在磷化班员工日复一日严谨执着的工作中。
磷化班主要负责公司常规军品和科研产品零部件的中温磷化、酸洗磷化、化学氧化生产,即便是面对来料时间不确定、多种产品频繁穿插生产、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等多重困难,他们依旧将产品质量摆在首要位置,甚至会给人一种全员都是“强迫症”的错觉:为了防止在产品上留下手套印,班组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两副手套,磷化时用一副,卸载、搬运产品时换上另一副;为了提高磷化层表面清洁度,他们在进行毛刷擦拭、用压缩空气吹挂灰的常规操作后,还要使用包裹棉布的毛刷再擦拭一次;为了保证产品外观质量稳定,每到雨雪天,他们会在生产中多加一道烘烤工序,防止打磨出的产品受环境潮湿的影响生锈率变快,影响磷化膜质量……多年来,磷化班坚守“零缺陷,一次做对”的初心,严谨操作每一项工作流程,细心关注每一个工作细节,认真加工每一件产品。一件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工作中每一次的“吹毛求疵”都是他们对产品的负责。
做好“信得过”的队伍
走进磷化班,工房内的部件虽多但摆放井然有序,作业环境虽艰苦但组员很朴实,不管是脏活、苦活、急活,只要任务一来,班组成员就马上开展工作,分工明确,毫不含糊。提起自己的队伍,班长杜鹏总会骄傲地说:“我们是一支特别靠谱的队伍。”
春节前的一天,杜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第一个进入车间,对所有的喷咀进行检查并疏通清理,提前开炉预热,做好每一项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而就在几个小时前,杜鹏刚刚和班组成员“打”完一场硬仗。前一天临下班,组员小陈急匆匆跑来说道:“鹏哥,上道工序突然转入一批产品零部件,一共80件,要求明早8点就要转到下道工序。”像这样“突如其来”的生产任务,对于磷化班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接到任务后,杜鹏熟练地开始研究产品情况,调度安排工作,“这批零部件实在是着急,兄弟们加个班,干完了我请大家吃宵夜!”杜鹏第一时间对班组员工进行动员打气。“没事儿,不就是加个班么,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才是最重要的!”班组成员李朋说道。大家说干就干,立刻进行换产准备。该产品体积大、重量重且表面光滑,在搬运过程中极易出现打滑的状况,若产品滑落轻则会造成划伤影响磷化膜的质量,重则将出现磕痕影响产品装配。4名班组成员全程精神高度集中,小心翼翼,轻拿轻放,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时间已经过去了近2个小时。晚上11点,在奋战5个小时后,这批零部件顺利转入下道工序。
“一盘棋谋事,一股劲干事,一条心成事”是磷化班工作氛围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他们用心工作,用情奉献,用自己对工作的热爱,锻造了产品质量坚固的筋骨,练成了一支“信得过”的队伍。
练好“信得过”的技艺
磷化班不囿常规、勇于探索,他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开拓新的可能,在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一次,磷化班接到一批零件的磷化任务,该零件焊接部位较多,采用常规工艺磷化后焊缝处残余酸碱液渗出,会影响到磷化膜质量及后期涂漆。针对上述问题,磷化班与技术科展开了一次“头脑风暴”。“把工装增加一点倾斜的角度,这样磷化时内部气体不就可以排出了嘛。”“可以试一下,而且我觉得再把它改成框架式的还可以方便装卸。”“如果把内腔喷砂换成整体喷砂是不是可以把氧化皮和锈迹喷干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在多次摸索与尝试中,他们优化了处理工艺和操作流程,确定了工艺参数,并重新设计制作了工装,一次投产合格率大幅提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平日里,磷化班极为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针对班组生产工序多、产品种类多批量小、穿插频繁的现状,班组要求每一名员工熟悉并掌握不同工序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要点,创造性地实现了“一人多机、一人多工序”生产模式。“人人有专长,个个有兼职”,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班组员工培育创新思维,练就更多技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在磷化班,虽然每个人分工不同,工作年限不同,但对质量信念的坚守却是一脉相承的。青年员工郑义说:“师父曾经教导我,干我们这一行,身体里流淌的热血也是要有质量的,产品就是人品。”正是对于质量和细节的重视,才使得磷化班这群年轻人在追求“零缺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信得过”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韩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