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在西北大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西防务装备研究院试验中心的一支保障队伍正在试验场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刘能,我们这里出问题了,反复检查了好几遍,也没办法故障复现,情况紧急,你快过来看看吧!”大家口中的“刘能”正是试验中心的刘建伟,此时他和团队正在西北大漠执行保障任务。“好的,我这就赶过去。”刘建伟挂掉电话,便乘坐最早一班飞机奔赴东北试验场。凭借丰富的检修经验,刘建伟很快排除了故障,有效保障了后续试验的进行。同事们拍着他的肩膀说:“刘能,就是能!”
作为试验中心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排头兵”,刘建伟是公认的全能专家,这位“能人”在二十年试验生涯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他是操作炮手,是维修能手,是创新好手,更是检测专家……于是,大家佩服地送他外号——“刘能”。
成长在保障一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戎装骏马照山川的画面,应该是许多少年们曾经的追求,刘建伟也不例外,虽然他最终没有穿上军装,但如今的一身深蓝制服,也同样圆了他的梦想。
2002年,技校毕业的刘建伟进入了公司试验分厂,一入厂就跟随试验人员前往试验现场开展保障工作,从产品装填,到设备维护,每项任务都是新鲜的,也让他充分体验到了那份保家卫国的神圣感。不过兴奋之余,如何快速提升技能水平,成了他考虑最多的事情。那几年,公司产品进入了重要的升级迭代期,在电路等方面的设计发生了重大变化,刘建伟围绕新产品及配套设备开始了系统学习,从电路、液压、机械制造知识到3D建模、设计制图技能,他跟随着公司产品的脚步,飞速成长。有段时间,每次打靶后,试验数据都不稳定,刘建伟和团队成员对火炮进行全面检查后发现是精度存在问题,于是大家针对各个操作步骤,研究出一套调炮进度检测方法,运用该方法,每次发射前对火炮进行精度调整,保证每次发射时火炮的状态都是最好的,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产品最真实的情况。在试验过程中,刘建伟总会主动联系厂家进行学习,多年积累后,他研究出一套安全、实用、高效的操作规程。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刘建伟还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将技能、知识和自己总结的各种注意事项倾囊相授。
耕耘在创新沃土
多年的学习积累和一线攻坚,让刘建伟成为了试验中心的骨干力量,无论是试验工具工装的设计制造,还是试验现场各类保障设备的调试检修,他都手到擒来,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知识技能储备,刘建伟带领团队在自研创新的沃土上收获颇丰。
由于每次试验都需要火炮厂家进行协助保障,导致许多科研试验不能及时完成,于是刘建伟带头开启了自主试验平台的设计制造工作。他带领团队借鉴各厂家先进经验,结合公司产品需求,开始了发射平台的“打磨”。“最难的部分在计算,随着公司产品的增加和迭代,如何使平台既安全可靠,又设计精巧,是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刘建伟和团队成员在保障各项试验任务出色完成的同时,加班加点进行了大量的设计、计算工作,最终,通过对结构强度、液压油高强度等多方面细致计算,结合电路、机械等优化设计,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射平台,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科研任务的高效开展,截至目前,该发射平台已完成各类科研试验上百次,其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各配套厂家的高度认可,厂家人员打趣地说:“有刘能在,我们可都要失业了。”多年来,刘建伟在各类科研试验、演训保障、涉外保障任务中,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用实力赢得了公司同事、领导、部队官兵及外方人员的一致赞扬。
奋斗在无垠旷野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印象里的大漠,是浩瀚雄奇、飘渺无垠的存在,但对于刘建伟来说,沙漠是冷到冻伤手掌的产品,是没水没电的窘迫,是脸上身上晒出的“纹身”,是试验人员的“战场”。“我们在野外的工作条件是挺艰苦的,需要凌晨两三点就开始装车准备,开到几百公里外的阵地,将产品装入发射车,调校设备......”刘建伟云淡风轻地描述,展现出的却是试验人最辛苦的一个个瞬间。
在某次涉外保障任务中,刘建伟发现外方提供的设备是老旧型号,与我方产品适配程度是个未知数,于是他当即提出要对设备进行全方位性能检测。外方人员虽然勉强同意,但却投来了不信任的目光。刘建伟顶着将近40度的高温,用了两个多小时时间,大到火炮结构,小到联轴器,都进行了全面检测,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外方人员惊讶之余,干脆换掉了自己的人员,将设备操作权完全交给了刘建伟团队来完成。随着产品的成功发射,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那天起,外方人员又新学了一句中文——“刘能”。
一年200天以上的外出“作战”频率,每次试验都需要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加上户外饮食困难,有时没有热水、没有电,大家只能喝矿泉水,吃自热米饭,好好睡一觉成为了试验人最渴望的“休闲项目”。但即便如此艰苦,当谈及在试验场的日子,刘建伟眼里却带着光。今年,刘建伟被评为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虽然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清楚,责任源于信任,这是家人、同事的信任,更是公司、集团公司的信任,“我不会辜负这份信任,一定会继续做好我最热爱的这份事业。”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看着公司的产品从研制到最终接受检阅,那是我最自豪的时刻。”刘建伟每每回忆起在试验场的日子,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骄傲和自豪。当我们将个人情感和荣辱寄托于伟大兵工事业的那一刻,责任与荣光便会如影随形,它不再是轰轰烈烈豪言壮语,不再是聚光灯下的挥斥方遒,而是无数像刘建伟一样的兵工人在履行强军首责的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韩 玮)